江西赣州,于都河畔,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巍然矗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8.6万人集结于都,长驱两万五千里,两年后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英雄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
“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数字,尽显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难、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
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以甘肃会宁县城为中心的地域胜利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胜利结束。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的胜利,靠的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甘肃会宁,黄土高原的“红色坐标”。古城一角,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纪念塔静静矗立。
电报、步枪、军号、草鞋、印章……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的革命文物见证着苦难辉煌,记录着感人故事。自2006年10月开馆以来,全国有两万多个团队的党员干部来这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习活动。
在离会宁县城80公里的红堡子村,当年很多村民都为红军提供过帮助。村民王瀚,筹粮捐钱支援驻扎在红堡子村的红军,留下“开门迎红军”的佳话。
受祖上红色家风和善行义举的熏陶,王瀚的后人王东良自1996年开始收集红军遗物,自筹资金建设会州博物馆,再现“红色记忆”,传承长征精神。
自2010年成立以来,会州博物馆免费向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开放,年参观人数达到5万多人次,2016年底被列入甘肃省首批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示范性博物馆之一。
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放“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
解说员在为参观者讲解。
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就是力量所在。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长征路上,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