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心系学生办实事
本报记者 常滨毓 杨志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主动聚焦学生最急最忧最盼的“三最问题”,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学校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台账,将为学生办实事融入育人全过程,坚持“边查边改”“边走流程边解决问题”的方式,靶向式推进落实。
守护残疾学生学习生活
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残疾大学生关心关爱工作,各部门通力协作,努力为残疾大学生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党委进一步突出政治引领,理解、尊重、关心、支持、帮助残疾大学生,加强对全校33名肢体、视力、听力、言语等方面有缺失的残疾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过程育人。学生工作处和相关学院建立残疾大学生台账,开展面对面访谈,全面了解其面临的主要困难,一人一策制定帮扶方案;班级同学一对一结对,携手共进步、朋辈促成长;学生工作者对残疾大学生持续进行学业关注、心理关爱。学校还将行动不便学生所在班级的上课地点统一调整至有电梯的教学楼或无电梯的教学楼一层,为非毕业班的残疾大学生每人赠送价值550元的教材书籍,通过这些暖心之举,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幸福感,促进其学业进步、成长成才。学校10名2021届残疾毕业生中,有5名学生升入硕士研究生阶段深造。
“轮椅青年”小宁(化名)在学校师生陪伴守护下励志成才的感人故事,被20余家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报道。小宁自幼肢体残疾,家中尚有一位初中在读的妹妹需要照料,父母经常会留他一人在哈尔滨市租住的民宅走读。即使这样,他仍然刻苦努力,曾两次获国家一等助学金资助。小宁的励志求学故事牵动着身边每一位师生的心。两年来,班级同学自发陪护他上下学,学生党员自觉排班陪送、走进家中打扫卫生;学院辅导员坚持每月家访送去温暖关怀。学院教工党员集资为他购买换季生活用品,协调解决生活困难。
助力学业困难学生
学业困难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难点。
学生工作处启动“助航晚自习”活动,分析“致困”原因,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制定“解困”方案,由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学习模范、入党积极分子等优秀学生组成帮扶小组,有计划、分类别进行精准帮扶。其中,对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组成“自律养成帮扶小组”,通过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帮助明确学习目标,家长、学生干部配合督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业基础弱、成绩差的学生,组成“学习成绩帮扶小组”,由保研学生等成绩优异的学生,以“课程复习-基础知识夯实-难题解答-新课预习”模式,进行学业辅导;对由于心理原因造成学业困难的学生,组成“知心朋友帮扶小组”进行心理疏导,班级干部、心理委员等同学从生活、学习上关心这部分学生,努力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以“朋辈”陪伴帮助他们走出阴霾;对有学业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成立“少数民族学生帮扶小组”,从语言、生活习惯、学业内容上开展全面帮扶,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升交流能力,加深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主动聚焦学生急难愁盼问题,出实招、解难题。
为缓解困扰多年的学生居住空间紧张问题,学校于4月8日开工建设一栋地上17层的学生公寓,规划设计547间房间,预计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届时将有效改善和提升学生生活环境。为满足学生早实践、多实践的需求,教务处联合实验实训中心开展开放实训室活动,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提高实训教学管理工作效率。为迅速筑牢免疫屏障,学校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和卫生部门,在校内设立临时接种点,方便学生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目前校本部学生已完成接种 13248人,接种率占学生总数93.76%。针对学生心理问题有所增多的新问题新挑战,建立心理危机预警库,“一生一册”建立心理问题学生档案,有效预防、科学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开办“心灵驿站”专题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宣传,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为载体,推动中医功法类体育运动、素质拓展、知识竞赛、心理情景剧大赛等创新性心理健康实践活动。帮助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招生就业处努力做好毕业生求职意愿与用人单位招聘需求的精准对接,并举办创新创业沙龙、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大讲堂等活动,进行精准就业指导服务。学校举办2021届毕业生春季供需见面洽谈会,提供就业岗位5694个;先后邀请省内外10余个市县的用人单位“组团”来校召开专场招聘会;举行为期一个月的求职模拟大赛,帮助近500名2022届准毕业生通过“以赛代练”提升就业能力。(常滨毓 杨志云)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21年5月31日第6版